新浪微博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泾河旅游 » 陕商文化博览馆 » 正文
   

陕商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16  浏览次数:246
      陕商轶事
      1、陕商在河南
      由于陕西人的生意做得很大,使中间利润大量落入陕西人的腰包,河南人很不服气,气急败坏的说:“陕西人把土地买完了,把银子搬完了”。河南唐县的人为了阻止陕商在河南的胜利进军,用铁锅装上沙石堵塞了唐河,使下游陕商聚集的赊旗镇因河水流浅而无法行船。
      2、山陕商人的由来
      从明初开中制后,为了同徽商在扬州盐场竞争,陕商便与晋商合作,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成为当时唯一的一个“联省”商帮,被明人称为“秦晋大贾”,入清后晋商实力超过陕商,又改称为“山陕商人”。在陕商资本中大量是山西商人的投资,陕西三原的一条街,由于住满了从山西引入的大量卷布技师,因而被称为“山西街”。在明清之际有文字可查的245家山陕商人会馆中,称“山西会馆”或“陕西会馆”的不到5%,而绝大多数则是以“山陕会馆”命其名。这是陕西自秦汉以来作为天下皇都所形成的“海纳百川”的文化积淀在陕西商人身上的集中体现。
      3、陕商故事之一
      陕商王直到山东贩布,在旅店拾得纹银三百两,体谅失银人的苦况,在旅店等候三日,失银人方赶回,并提出以银两相酬谢。王直说“我若要你的银子,还在这里等你干什么?”说完背起褡裢做生意去了。
      4、陕商故事之二
      1862年的陕甘回民起义,对陕商大户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接着清军入陕征剿,又对陕商进行二次掠夺,清将多隆多一次从八女井李家掘银千余两,视为报效,捆绑而去,使李家余财荡然,举族迁出陕西。
      5、精卫填海,建造会馆
      《成都掌故》载:“陕西街,为陕西会馆所在地。清代以来,四川的大商业,多由‘陕帮’垄断,财力雄厚,会馆宏大,街道也宽。今馆废。”据《中国会馆志》载,清朝初期,成都商业逐渐发展,陕西客商和大量陕西百姓因避清初战乱而流落成都,经过艰辛创业,在四川逐步形成了“陕西帮”。陕西帮为了祭祀先贤、议事营商、拜亲宴友、科举住宿的方便,打算在城内买块地皮兴建会馆。当时一些成都人排外欺生,不愿意卖地皮给老陕。陕西商人便通过在四川做官的老乡,多方说情打点,成都富商才把一个蓄满污水的烂泥塘连同周围堆满垃圾的荒地高价卖给他们。明知这是刁难,老陕还是咬着牙接受了。要修会馆,得先用土石填平这发臭的烂泥塘。一些心胸狭隘的成都人又节外生枝,不许老陕在当地取土。倔强的老陕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由同乡会发起,凡从陕西到成都的陕人,每人都必须携带至少一麻袋本乡的泥土,到陕西同乡会基地将其倒入烂泥塘。在人们的惊异和怀疑目光中,奇迹发生了:两年以后,老陕居然以“精卫填海”的大无畏精神,用一袋袋三秦大地的故乡黄土把这近一亩的烂泥塘填平了,接着,他们又筹资建起一座气势雄伟的陕西会馆。会馆建成后,四周零星的民房也日渐规整成街道,这就是今天四川省教育厅所在的陕西街。以当时的交通条件,“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陕人全靠步行或骑牲口,从陕西穿越崇山峻岭来到成都,运来一袋又一袋的黄土,该是多么艰辛和艰难,陕商作为一个群体,其行动又需要多么强大的凝聚力啊!会馆落成后,它便成为旅川陕西人聚会之所,陕西街因会馆而得名。1910年,清朝川督赵尔丰在督院街内开枪镇压请愿群众,部分群众逃至陕西街,陕西会馆洞开中门迎纳避难民众,使大量民众幸免于难。可惜的是经过数百年时空变幻和历史风雨,陕西商人在全国各地建立的会馆,现存的仅剩下不到三十余处。
      6、赵家的银子
      赵家明初利用食盐开中积累家资百万,清代以后其商号遍布四川陕西各地,涉足盐业、茶叶、当铺等行业。赵家在孝义镇有九座宅院,气势恢弘,仅院内的戏台就有七间房宽。据乔家后人乔峰泰回忆,“赵家每年赚的银子都从四川运来,这些银子经常有保镖护送,也叫镖银。一次,赵家出镖银时,先头已经进入赵家大院,后一部分还在渭河滩上,挑银子的担子足有八里路长”。
 
 
 
 
 
 
[ 文化旅游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化旅游
点击排行
 
 
 
 
  主办:28365-365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泾河大道中段产业孵化中心 029-36385504 邮编713700
版权所有 © 2008-2017 28365-365
网站标识码:6190000006 | 陕ICP备13003155